对于刚从大学走出来的职场新人来说,初入职场,既要依靠自身的实力站稳脚跟,还要努力规避一个个的职场漩涡(陷阱)。那么面对汹涌的职场浪潮,应届生们应该怎么办呢?别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职场常见的几种陷阱,让你看破职场陷阱,从容规避职场陷阱。
案例:
小张最近遇到一件郁闷的事情:3个月前,他在网上应聘一家企业的电工,招聘广告里写清电工的工资为每月6000元,经过面试被成功录用后,单位人事告诉他每月6000元招的是有高级工职业资格书的人,像小张这样的每月基本工资是2500元,加上班,出差补贴以及公司其他福利等,每月也可以达到5000多。小张当时完全相信单位人事的话,并签订了劳动合同,事实上这3个月来,小张除了基本工资,其他未获得什么收入。原本以为找到了一个称心如意工作的小张,却为工资的“高开低走”烦心不已。
分析:
为工资的“高开低走”是当人力资源市场里最常见的陷阱之一,这些公司往往先利用高薪把求职者吸引过来,然后用“招用的是高技能要求的员工”等理由欺骗求职者,以低工资签订劳动合同。而如果真是如上文说提及的高级电工来应聘,公司则用各种理由推脱。遇到此类情况,求职者要特别留意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条款,不要被企业的花言巧语欺骗。同时,要注意收集证据,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部门举报。
案例:
前期,上海公共招聘网接到了不少求职者投诉说,有招聘单位在公共招聘网及其他招聘网站上,借发布一些常见的招聘信息如:行政文员、工程师、网络管理、销售经理等招聘信息,薪资待遇都还蛮不错的,求职者应聘后,公司先电话通知应聘者前往“新昌路X号”以外的一个其他地址面试所应聘的岗位,然后再电话通知应聘者面试地址临时更改为“新昌路X号,求职者前往面试后无一例外地发现实际招聘岗位并非原招聘信息所述的岗位,而是招聘保险代理人,保险业务员。
分析:
这是部分保险代理公司的惯用伎俩之一,先挂上漂亮的“羊头”,然后引导求职者来面试,由于面试的地方可能已被其他求职者熟知,所以先故弄玄虚,像模像样的通知人家去其他地方面试,然后再突然变更面试地点,趁求职者还没反应过来,先骗过来应聘。如若在应聘过程中发现上述情况,请慎重前往面试,并及时向各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进行反映,也可直接拨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热线12333进行投诉。
案例:
小王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医药产品公司应聘,人事主管与小王很谈的来,对他的面试表现赞不绝口。签约之前,人事主管提出为了提高其工作业绩,要对所有意向录用的人员进行为一周的培训,公司将邀请某某大学的名师来讲课,这笔培制费用(580元)将由个人承担。小王想参加培训也好,增加将来的工作业绩,便和其他几个人一起交了培训费。结果来讲漂的并非是名师,培训过程枯燥无味,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培训结束时,公司通知他和其他几个一起参加培训的人:“培训不合格,被辞退了。”
分析:
这是不法单位所采取的最典型的欺骗手法之一,这些公司常常以招聘为幌子,有的甚至招聘时不查看任何求职者材料,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直接诱导求职者参加培训,收取培费用牟利。便据《劳动法》和《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向求职者收取招费用”,“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等。因此,求职者看到单位要先培训再录用,并收取培训费用等行为,一定要留心。
案例:
杨小姐平常不在网上求职,偶尔一次机会,他听朋友介绍在某网站登记了投递了数份求职简历,并在某网站登记了自己的履历。几天后,他接到某房产中介公司的电话面试通知,请他参加房产中介业务员的应聘面试。小杨觉得奇怪,因为自己并没有投进过简历该房产中介公司。原来是该网站以招聘为由,获取应聘人员详细资料后出售给中介公司牟利。
分析:
如今确有一些不规范的网站通过接收求职简历,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再出售给各种企业,有媒体报道,部分不法企业,在获取个人的信息后,甚至假冒他人身份到银行申办信用卡,最后拿着卡进行疯狂透支消费。求职者要选择一些规范的、知名的网站,最好到公益性的政府网站有针对地进行求取,要对自身资料加强保密,要对个人信息的处理慎之又慎,谨防上当。
案例:
大学生小钱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在通过初试后,公司要求每个应聘者就某产品拿出一套广告设计方案。小钱十分看中这个岗位,同时也觉得这个类型的面试很有挑战性,所以他非常认真的进行设计,期间,到图书馆查询资科,向室友和师兄师姐请教设计方案,并精心在规定时间内交出两套广告设计方案。两天后对方告知他没有被录取。不久,小钱的室友在某商场恰巧碰上该产品的推广活动,发现用的竟是小钱的方案,并告诉了小钱。
分析:
当前,由于设计公司的主要商品价值来源于个人的创意,而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他们通过假装对应聘者进行面试,以试题的形式来要求应聘者精心设计,而事实上,参加应聘的并无一人被录用,但他们的设计方案却给招聘单位带来了好处。求职者在面试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类似与上述的情况可事先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案例:
根据有关报道,市民胡小姐曾看到一条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把“群众演员”的兼职消息,一直有着明星梦想、希望有机会进入剧组演戏的胡小姐欣然应聘。当时按时来参加面试时,才谈了没几句,该公司的招聘人员就马上极力推荐其入会,并告知,只需交纳入会费180元,即可终身享受会员待遇,签订入会协议后,可推荐其加入剧组参加演出,胡小姐为了得到难得的演出机会,就交了钱,入了会,可过了几个月,公司却一点信息也没有。胡小姐要求参加演出,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先前所有的会员待遇承诺没有一项实现,此时的胡小姐真是后悔莫及。
分析:
招聘“群众演员”是一个非常光鲜亮丽的招牌,很多人看到了招牌上描绘的可能出现的美丽场景,却往往忽视了招聘背后可能藏着一把“刀”。求职者在应聘这类岗位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信招聘单位的一面之词,被美丽的包装外壳和不切实际的承诺迷失了双眼,应聘前多做点功课,了解一下所应聘公司的背景资料和其他应聘者的评论;应聘时观察一下公司的环境,如果简随到只有一间民房几张桌子的程度,求职者就要提高警惕了,面试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若单位在面试的过程中向你提及需要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求职者一定要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坚决抵制支付费用。如果已经支付,也要注意向收费公司索取发票,收据等凭证予以保留。
除了以上六个“职场陷阱”,在求职的路上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陷阱,所以各位同学在找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免上当受骗。